摘要附子人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文系统查阅和梳理本草典籍,从附子的名称、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变化特点及演进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古人对附子的认识是基于其毒性而始,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渐渐积累了药用经验."附子"自古以四川为道地产区,由于气候变迁及人工种植等因素的影响,附子的采收期经历了从冬季到初夏的跨越.必要的防腐措施对于附子的储存至关重要,唐代的石灰同贮法、宋代的麦曲醋腌法、明代的盐渍法以及近现代发展的胆巴溶液浸泡法均对附子的贮存、运输、流通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达到减毒存效目的,附子的炮制方法经历从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多种辅料共制等阶段的演进,炮制减毒的机制研究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附子祛风散寒、温阳救逆的功效被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常用于危重症的治疗.随着附子炮制辅料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附子的现代药理、毒理、药效及临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附子饮片的安全和质量可望得到切实保障.
更多
相关知识
查看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