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动态
扶贫动态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秋访柴木沟
发布人: 谢丁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5日 来源:葫芦岛市扶贫办

从建昌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魏家岭乡柴木沟村。写着柴木沟村的大石头立在半山腰,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只见村名不见村。车子开过了九曲十八弯的10里柏油山路,终于看见了几栋起脊的房屋,算是进村了。
  柴木沟村的8条沟,6条都通上水泥路了,剩下最后两条,明年修,规划都做完了。我们去实地看看吧。陪同我们采访的柴木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县财政局干部刘景利说。
  日头照得白色的水泥路面直晃人眼。路两侧,新修整的河道平坦、宽阔;远近山上被秋色染过的层林尽显大自然深厚的绘画功力。走了几里水泥路,车子突然一拐,骤然颠簸起来,咱进的是老柴木沟,这儿的路还没修呢。刘景利解释。忽高忽低,河汊纵横,颠簸了几里地,直到车子再无法行进。下了车,记者沿着河套继续往里走。进了柴木沟,步步踩石头。这话果然不假,河套里满地都是大小石头,偶尔还会看见山洪过后残留的痕迹。走了没多久,刘景利遇到了一个正在山坡地收玉米的农民。农民主动和刘景利打着招呼:过来了。攀谈中得知,老人叫门贵兴,家里就剩老两口了,守着自家和亲戚家的10亩山地过生活。夏天蹚水,冬天踩冰,就是因为路不好,寻不上媳妇。要是这儿的路好点儿,俺儿子也不至于到外村去做倒插门女婿啊!唠起这事,门贵兴忍不住掉下眼泪。明年这儿就能通上水泥路了,路修好了,咱还要商量商量改种的事,不能光种玉米,得想法种点别的。刘景利坐在土坡上和门贵兴聊着。
  虽然有备而来穿了旅游鞋,但从老柴木沟出来,记者还是觉得脚疼,腿酸。
  驶出老柴木沟的崎岖山路,车沿着亮得发白的水泥路一路狂奔,进了头道沟。听说记者来了,沟口一下子聚集了好多人。村民围着记者,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诉说着修路、扶贫带来的变化,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感激。说实在的,采访20多年了,记者还真头一回见这阵势。
  四组组长、老党员钱存福说,做梦都没想到,这水泥路能修上。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啊。如今路修好了,很多搬到外面的老人都想回来养老了。头道沟又热闹起来了。
  采访当天,正赶上头道沟里一户人家办事情。很多亲友都是坐着小汽车来的。村支书赵文举说,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早些年,头道沟一户村民的孩子半夜发高烧,两口子背着孩子走了大半夜到了乡卫生院,治不了,又坐车到县城,结果耽误了,孩子烧傻了。
  有了路,出行便利了。孩子们上学不再愁了;农产品也卖上价了。山里人满怀信心奔向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柴木沟村是建昌县交通最不便利、贫困程度最重的一个村。不到两年时间,困扰柴木沟村几代人的行路难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这与包扶单位、县财政局的鼎力帮扶是分不开的。柴木沟的路修不了,谁见谁眼晕。这样的话语,县财政局局长王智伟在接到包扶任务后就不绝于耳。战争年代,柴木沟人为革命可以献出生命。今天,我们绝不能再让这里的百姓为出行而发愁。眼愁手不愁,办法总比困难多。王智伟多次深入柴木沟村调研后在党委会上如是说。不到两年时间,财政局两人驻村,全局出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修好的6条沟的水泥路经历了今年夏天大雨的考验,完好无损。在县财政局的精打细算和紧盯下,工程质量绝对杠杠的。像钱存福一样的村民代表天天跑现场,谈起工程质量,一个劲地说好。
  不仅柴木沟村,柴木沟周边区域的出行难问题也悉数被列入了财政一事一议优先解决建设的计划。
  截至去年年底,柴木沟村已有28户实现脱贫销号。县财政局积极和村里、乡里协调,把剩下的122户贫困户进行归类,因。为有饲养能力的13户协调养殖贷款,发展养殖项目;为具备光照条件的25户争取了入户光伏项目;将剩余的不具备劳动能力的84户全部纳入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使这部分家庭每年都有稳定收入。帮扶模式多样化,让柴木沟村的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享政策,力争到2019年底柴木沟村实现整体脱贫销号。
  111日,建昌县财政局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来到柴木沟村,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党日活动,听村干部讲述柴木沟的过去,亲身感受柴木沟的变化。
  修路仅仅是柴木沟村人脱贫的第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站在柴木沟的山顶,俯瞰整个柴木沟村,王智伟触景生情,脱口吟道:看层林尽染,看沟壑纵横,看气象万千,记住那山、那水、那人!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