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7辽宁《扶贫》杂志第3期 ->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秋空雁度青天远
作者:张玉洁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2016920日,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首届“龙胆节”在英额门镇椽子沟村举行。 

  蓝天之下,群山迤逦,药香弥漫。 

  山高林密的椽子沟村,万亩U型产业带,一派别样风光。 

  9月,正是龙胆花期,一朵朵一簇簇,连成蓝色花海。 

  龙胆花,地球上最古老的药之花,在悬畔边,在山坡上,在石缝里,一尘不染地从远古开到今天。花名与花语,都源自一个“苦”字。根苦、茎苦,以一身之苦,泄天下之火,因此才有天与海的颜色。 

  蓝,代表着宽容与爱。 

  百万不是富翁 

  季忠英说:在我们村,百万不是富翁! 

  椽子沟村,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距英额门镇12公里。可是这12公里路,起起伏伏曲曲弯弯,山的前面还是山,前方,似乎很遥远。 

  山里的雪,总是迟迟不肯融化。厚厚的积雪下面,覆盖着一个美丽的心愿:等待春天。 

  北方的雪,是农闲的象征。寒意未消的大地,睡意朦胧。而椽子沟村,却仍是网上网下销售的忙季。每天,都有发往远方的货和纷至沓来的人,亳州、安国,这些国内著名的中药材市场大户也是每年如期而至。2016年,仅药材一项,销售收入就突破5000万元。 

  椽子沟村,一程程的路,山的前面还是山,可是,总有目标在眼前。 

  回望昨天,承载椽子沟村一家老小全部指望的,是并不适合在山区种植的玉米。春种秋收,只图果腹,年年贷款,春贷秋还,剩点过年。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破房陋屋的日子,一穷百愁,无事生非,大会小会捣乱生事,成帮结伙包车上访;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不孝不养、打骂公婆是家常便饭。昨天的椽子沟村,上访村和光棍村的名字,更加为人所知。 

  如今,无论是说起山村的变化还是自己的变化,都令他们不敢相信。这变化,不仅是从来没敢奢望过的不再为钱而发愁的日子,还有他们从未想过的大山之外一眼望不尽的无限天地以及在这个无限天地之间,椽子沟村在人们眼中的坐标。 

  多亏老书记徐等一 

  每当说起椽子沟的变化和自己的成长,季忠英都不禁心怀感激地说:多亏老书记徐等一。 

  徐等一是现任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季忠英的前任。就是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民,将野生龙胆草请下高山,使椽子沟村成为国内唯一的龙胆草人工归圃驯化发源地。之后又带领一班人,将玉竹等十几种野生中药材归圃种植成功,使贫穷的椽子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5年,徐等一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荣获抚顺市第十届“百姓雷锋”称号。 

  “以布衣之身,行乐善之事。药香年年满垄上,山野岁岁见真情。百姓心中,你是一味药 ,冷能驱风散寒,穷则提神强心,你,找到了金钥匙,为百姓打开幸福门”——这是在“百姓雷锋”颁奖典礼上献给获奖者徐等一的赞颂词。 

  季忠英作为徐等一培养的接班人,没有辜负老书记的期望。这位风风火火的山村女性,以她坚强好胜的个性,百折不挠的意志,带领全村,借助近几年不断加大力度的党的扶贫政策和市场对优质中药材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在椽子沟村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成为带领村民不断飞向新天地的领头雁。 

  记得老书记交班时,对她说:我就是不放心你的脾气。说起这些,季忠英也是颇多感慨。过去因为贫穷,椽子沟村风气不好,怕受欺负,就一天天把自己由文静女孩变成不好惹的刺猬。那时,自家开的小卖部放了一张台球桌,有人玩后不给钱,她操起棍子就打;有个惹过她的村民,每当路过她家门口,她开口就骂。可是大家都知道她是个善良的人,公婆先后离世后,无依无靠的智障大伯哥拽着她的衣角说:我就跟你走。她二话没说,把大伯哥领回家,20多年供吃供住,洗衣做饭,从不嫌弃。2007年,她被选为村副主任,按她自己的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人,当了村干部的季忠英在徐等一的影响下,一心想着要把工作做好。2010年季忠英被选为村主任,2012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2013年接过退休的徐等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一肩挑的担子。 

  担子越来越重,季忠英的脾气也越来越好。她说多亏组织的培养和徐等一老书记的关怀,她又变回来了。直到今天,徐等一还在关心着椽子沟村的发展,季忠英也常常去看望和请教老书记。在他们的影响下,椽子沟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季忠英也多次被授予县、镇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沟域开遍龙胆花 

  北龙胆,这种自生自长于东北海拔4001700米以上的高山植物,稀缺珍贵且濒临灭绝。1987年,国务院将“北龙胆”列为我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母本来自野生“北龙胆”的“清原龙胆”,其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甙的含量,高于药典规定入药含量的59倍,耳熟能详的同仁堂名药“龙胆泻肝丸”,彼“龙胆”便是此“龙胆”。“清原龙胆”占领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拥有全国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龙胆草的野生驯化、种植重茬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椽子沟龙胆草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的“清原龙胆”国家地理标识保护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不可复制的“道地药材”,“清原龙胆”成为身份的标志和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椽子沟村成为全国唯一获得绿色中药材GAP质量认证的龙胆草种植基地。 

  “道地药材”是带有地域特点、品种优良、疗效突出的药材专用名词,来自孙思邈的“用药必依土地”和李时珍的“性从地变,质与物迁”之所述。“道地药材”因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数量有限,弥足珍贵。 

  随着椽子沟村对玉竹、苍术、窜地龙、白鲜皮、威灵仙、辽藁本、黄精等多种野生中药材的驯化归圃成功,从2011年以后,沟域沿线逐渐消失了以往面黄肌瘦的“大苞米”的踪影,放眼一望,万亩绿油油的中药材基地和满眼蓝色的龙胆花海,不用刻意装点,便已成为令人心向往之的东北药谷景观带。 

  种玉米和种药材,在山区是最好算的一笔账。同样是春种秋收,种玉米1亩地常常是挣不到三五百元,年头不好甚至赔钱;而种植以龙胆草为主的中药材,1亩地最低达到两三万元最高达到八九万元。椽子沟,昨天还是闭塞的山村和贫穷的村民,如今每家一次进账十几万几十万甚至百八十万都已不算稀奇。村里一对60多岁的老两口,今年春节后,龙胆草和玉竹一次就卖了80万元。如今,椽子沟的村民几乎家家有轿车,轿车是他们的劳动工具,今年春节作为年货就进了20多辆。村里除老弱病残等特殊情况之外,中药材种植户达到95%以上。椽子沟出现了一幅亘古未有的“移民”景象;农忙季节,村里90%的农户去外村包地,外村2000多人来椽子沟打工,椽子沟村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空壳村”。这种流动同时也是一种产品、技术、观念的输出过程。如今英额门镇的龙胆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中草药种植也成为清原全县南药北拓的重点产业。 

  在农村,过日子是家家户户最大的事。过去风气不好,穷是根源。现在生活好了,一顺百顺。男女老少凑在一起不再张长李短,喝酒打牌,琢磨上访,而是相互取经或到阅览室“充电”,顺便聊聊今年准备到哪里去旅旅游。 

   过去椽子沟村光棍成百,现在是有钱不愁娶,村干部也帮忙牵线搭桥。42岁的村民郭中华,光棍一人,破罐破摔。村干部通过帮他介绍对象和扶持他种植中药材,生活富了,人也变了,还被选为村民代表。 

  龙胆花,叶似龙葵,味苦如胆,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七月开花,冬后结子。在风吹雨打的高山之上,并不高大粗壮的龙胆根茎,相互簇拥,相互依存,成片生长,不离不弃。一身清苦的龙胆花,远在深山,历经苦寒,娇小而顽强地在山坡上、在草丛中、在林木间、在溪水旁、在石缝里,美丽绽放。 

  龙胆花开的地方,一定有文明花和幸福花竞相开放。 

  椽子沟村的今天 

  全是干出来的 

  老书记徐等一说:“不做穷人堆里的富人,做富人堆里的富人。” 

  季忠英说:椽子沟村的今天全是干出来的。 

  无论是“清原龙胆”的首创人徐等一还是挑起老书记肩上重担的季忠英,每当说起椽子沟村的昨天和今天,都给人一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初徐等一上山采集野生龙胆草母本,装进书包背回家,像一个小学生,一棵一棵,一年一年地采了种,种了采,到后来陆续有玉竹、苍术、辽藁本等多种野生中药材人工种植成功,徐等一和班子成员都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乡亲们,从种到收,手把手地教,直到给村民带来从未见识过的效益。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季忠英从当上村干部开始,就沿着椽子沟村916公里长的沟沟岔岔,叩开一家又一家的柴门,挨家挨户说服动员。 

  山里人家的祖祖辈辈,靠的都是果腹的口粮大苞米,虽然也眼见有人通过种植中药材挣了钱,可是,要是自己种了一旦卖不出去怎么办? 

  老书记说:挣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季忠英说:放心,我们百分之百帮你卖! 

  虽然一再承诺,总还有人心里没底。季忠英就一程程地走,一家家地进,每天回家都是半夜三更,一天到晚吃不上饭不说,甚至连口水都喝不上。说得口干舌燥,走的腰酸背痛,有人还是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进门不搭理或者根本不开门。曾经脾气火爆的季忠英,虽然心里火急,可还是一再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做到不抱怨、不急躁、不放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人暂时不理解,那是自己的工作还不到位。为了动之以情,她还动不动就买了东西到有的农户家里去看望。如此千辛万苦,为的就是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为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家庭在致富路上不掉队。 

  在改造村容村貌和农田基本建设中,无论是修路打井,还是垒墙筑坝,她都曾经有累到要吐血的感觉。每天晚上,还要到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厂值夜。承担全村中药材清洗烘干任务的加工厂,安危系于一身,她每晚都要几次起身查看。 

  椽子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成长为村干部,入了党。她从内心感谢党的培养,感谢老书记的教诲,感谢全村父老乡亲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乡亲的富足与自信,是激励她永不满足的动力,不管苦与否,痛与否,都只能努力前行,没有止境。 

   她说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唱高调没用,就是一个字:“干”。 

  为我们撑起腰杆的人 

  季忠英说:我们每一个前进的脚印,都有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扶持。 

  有一件事,在季忠英和椽子沟村民的心里,一直是难忘而温暖的回忆。 

   椽子沟村地处山区,每到春秋两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2011年,经过挨家挨户动员,一些村民同意不种玉米种药材。四五月份,正是植物发芽季节,谁知天不作美,一连45天不下雨,眼瞅着小苗点火就着,季忠英的心也像着火一样地跑到县政府,进门就喊着找县长。县领导问明情况后,当即率领财政、水利部门的领导来到现场,指令一定要保住小苗!当天,调来的挖掘机一上阵,村民的情绪就非常振奋。 

  干枯的河床硬是被挖出水来,小苗得救了! 

   如果没有领导的火速现场办公,损失的不仅是收成,更是村民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希望。那年的中药材产值达到5000万元,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从那以后,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2014年全村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2016年实现5000万元。 

  过去,药材收获之后,村民就在河里洗,房上晾,十天二十天不干,遇到雨水,还会返潮发霉,造成损失,建立中药材清洗烘干加工厂迫在眉睫。可是当时资金不足,镇党委书记就找到同学垫付开工,加上机关干部的集资和市里支持冷链物流建设的补贴,加工厂和冷库同时建成当年开工,每加工1吨中药材就能为村民增加收入1万元。 

  村里有16户共37人因家庭特殊情况尚未脱贫,2015年省里拨给椽子沟村扶贫资金100万元,其中的60万元作为激励补贴给药农每户627元,其余的40万元投入到中药材加工厂,让贫困户作为扶贫贷款和在工厂打工获得报酬和分红;2016年有9户脱贫,2017年剩余的7户全部脱贫。 

  作为“清原龙胆”的集中产区,椽子沟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正在成为集药材加工、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东北药谷”和中药材农业产业景观带。 

  椽子沟村,龙胆花开的地方,蓝色的花海,渲染出梦的颜色。 

  我们仰望长空,看列队飞行的大雁,感到在椽子沟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正是靠着这种目标一致的“雁阵”精神,才能飞越千山万水,飞得更高更远。   

  蓝天下,“雁点青天字一行”的长空雁阵,是每年都能看到的动人景象。■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