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7辽宁《扶贫》杂志第1、2期 -> 热点关注
热点关注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扶贫先治懒 扶贫先扶志
作者:孙 航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扶贫攻坚任务事关7000万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致富;事关中国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扶贫工作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政策相继出台实施,在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但当前扶贫攻坚任务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扶贫工作压力巨大。只有找准扶贫工作中的“病灶”,并开出有效的“药方”,才能拔掉穷根,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贫穷的根源主要有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等外在客观原因;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是贫困地区贫穷的内在思想根源。一些贫困地区的干部不思进取,坐等扶贫政策,缺乏扶贫攻坚的硬本领和巧本事;一些困难群众破罐子破摔,不敢想不敢干,懒病缠身,一心只等天上掉馅饼,习惯站在墙脚晒太阳,缺乏自力更生和脱贫致富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更有甚者,困难群众没有把国家给的扶贫资金用来谋发展,而是用来挥霍享受。这就使国家制定好的扶贫政策在实施中打折扣,收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了越扶越贫,越扶越懒的恶性循环。身贫好扶,心贫难治,要想打赢扶贫攻坚战就必须克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等靠要”思想。 

  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殊不知,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国家的扶贫脱贫政策再好,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如果抓不住、落不实和用不好,那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惹来空叹息。因此,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扶贫攻坚任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克服“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同时,对因懒致贫、坐吃山空的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对通过辛勤劳动脱贫的典型要大力宣传和表扬,使之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对缺乏脱贫技能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如果无法如期脱贫,那么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无法实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只有抓好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克服摆脱“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早日脱贫致富,和全国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社会。■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