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6辽宁《扶贫》杂志第8期 -> 域外资讯
域外资讯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印度农民为什么自杀
作者:毛克疾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每年,印度农民自杀潮像印度洋季风一样如约而至。虽然印度早就对这一顽疾关注有加,但农民自杀案例多、频率高、地域分布广的现象并没有明显改观。美国马萨诸塞大学2016年1月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每10万农民中自杀案例数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上升之中,不管是邦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皆是如此。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中心的数据,单是2014年就有将近12400宗自杀案例,比2013年高了近5%。 

  多项研究表明,粮食歉收以及由此带来的债务负担是印度农民自寻短见的主要因素。在导致粮食歉收的原因中,季风异常导致的洪灾、旱灾是首要因素。目前,40%的印度家庭依赖农业为生,占比高达55%的印度劳动力受农业部门雇佣。然而,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印度45%—70%的农业用地都不同程度依赖印度洋季风降水维持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 

  季风降水一多就成了洪灾,一少就成了旱灾,迟了早了都会扰乱农作物生长周期。印度农民首当其冲成为异常季风的受害者。而通过影响粮食和原料价格,季风对印度经济关键指标(比如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有超强的影响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和官员甚至打趣,比起辛辛苦苦研判经济数据以制定合适的宏观政策,不如直接去求神拜佛,以求风调雨顺,毕竟季风带来的影响力实在太大。 

  可以说,印度农业、农村、农民抗风险能力低下的核心原因是涉农投入整体落后。在印度独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大党政府曾经集中资源,修建了大量灌溉管网、山塘水库,并推广农机,对印度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推广良种(主要是杂交水稻和小麦)、农药、化肥和先进园艺的“绿色革命”结合在一起,印度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还使农作物收获水平在短时间里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时期,农业面临的问题并不严重。 

  然而,随着印度经济体制转轨,政府用集中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的行为变得难以为继,甚至很多地方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出现严重的退化。在这种情况下,鲜有市场资本会选择投资低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即使一些地主、富裕农民对涉农基础设施进行投入,也很难达到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那种“普惠”效果。相反,这些零星的投入不仅难以填补大型基础设施老化留下的空白,还常常会恶化其他农民的处境:少数使用电动泵井的农民超额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大量使用普通水井的农民在枯水期无水可用;少数农民使用强力农药导致害虫迁飞,使得大量其他农民遭受害虫之苦……■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