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6辽宁《扶贫》杂志第8期 -> 热点关注
热点关注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要搭建好精准扶贫的平台
作者:岳 言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当前我国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这一贫困线新标准的人群还有8000多万人,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但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不容忽视的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在90名左右,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中国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如何,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和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深刻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他还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搭建精准扶贫平台,要搞好调查研究。我们的工作怎样才能适合人民群众的要求,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不能靠空谈、拍脑袋,而必须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逐步逐户地摸清情况,建立扶贫攻坚数据库,做到情况明、数据清。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深怀爱民之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利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搭建精准扶贫平台,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韧劲。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我们要把“滴水穿石”精神贯穿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全过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扑下身子,摸清实情,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以坚韧之力驱除急于求成的浮躁之气,用长远之计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搭建精准扶贫平台。 

  搭建精准扶贫平台,离不开“输血”即外部帮扶,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贫困地区的发展才更有潜力、更可持续。用好“关键一招”,以改革精神推进扶贫开发。同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我们需要的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