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6辽宁《扶贫》杂志第8期 ->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航天农业”
作者:施 鞍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从美国请了一位经济学家来讲课。 

  美国客人说:经济学研究只是他的爱好,他真正的职业是农民,地道的劳动者——因为他在美国有一个数千亩的农场。 

  现场听课的几十名学者、专家一致认为他算不上农民,几千亩土地,至少应该是农场主、资本家。不是“劳动者”而是“剥削者”。 

  美国人说:他没剥削任何人,数千亩土地都是他和妻子亲自耕种,春种秋收都有机械。我们国内的精英们认为这不可能,并抓住美国人说的“之前刚刚为地里浇了一遍水,才有一段时间可以来中国”,纷纷质问:“浇这一遍水你雇了多少人?” 

  美国人说:“滴灌呀。一个人也不雇,甚至连我们夫妻都不用动,在室内控制数据,合上电闸就完成了。” 

  在现场听课的那些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时国内连喷灌都没有,更别说滴灌了。当年我们那些专家、学者见过最现代化的设备也就是绿化部门的洒水车了,在他们印象中,要给土地浇水,得挑着担子拿着水瓢。 

  10年以后,当中国也有了滴灌技术,我们才知道,人家说的不仅完全有可能,而且就是事实。 

  这就是原始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大学毕业当农民 

  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子涵今年刚好30岁,2009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 

  “我高考的时候,父亲经营房地产,所以让我学建筑。等我毕业了,却赶上房地产行业低迷。反正现在大学毕业生改行的很多,有了大学的基础,转变也不是很难。”但赵子涵坦承:“一开始心理落差还是有的。” 

  在赵子涵这一代人的印象里,农民就是种地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大学毕业回来当农民,心理不平衡是可以想见的。可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他接触了许多涉农企业的老总,发觉这些人有文化、有内涵,不是原来想象中的“农民”,就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业。 

  如今的赵子涵认为,农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发展空间很大,是最有前途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讲究,因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农业仍然是‘朝阳产业’。” 

  “现在农业的问题很多,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农民为追求高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地板结,要增产只能再加大化肥用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听赵子涵娓娓道来,俨然已是一位资深农业专家。 

  辽宁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1.8亿元,是航天部科技中心所属中国有机硒产业联盟授权的科研成果推广企业,下辖中国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沈阳分院、航天搭载项目审核中心。公司依托航天科技、专家团队优势及资源优势,实施军民融合、航天搭载、创新引领战略,以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与国内、国际市场同步推进发展。 

  公司现已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银川等地区建立了多个品种的有机硒产业基地,正在建立完善一个全产业链的生产营销体系。已有和正在注册建立的(分)公司12家。赵子涵的公司叫“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名字你无法想象这是一家涉农企业。“航天”和“农业”,看起来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曾经出版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说“将来,人类可以在太空种庄稼,因为脱离了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农产品会长得很大”。书中还配有插图:辣椒、西红柿都长得像小房子一样大。当时的印象是“很美好,也很遥远”。因为那时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还有好多年呢。 

  太空并不遥远 

  2013年6月,《新京报》曾发表了一篇文章:“今天你吃航天食品了吗?” 

  硕大的橘黄色南瓜、饱满的五彩辣椒,餐桌上随意的一道菜,或许就来自外太空。从“神一”到“神九”的太空旅途中,空间实验不胜枚举,种子却从未缺席。从太空到餐桌,中国的航天与食物产生交集,民以食为天,航天的意义也由此被人们感知。 

  美、俄等国已在空间站上试种和培育了豌豆、小麦、玉米、稻谷、洋葱、兰花、郁金香等100多种植物,以研究宇宙飞行中各种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不少动物家禽家畜的实验,目的在于使未来空中农场不但能种粮种菜,还能饲养家禽家畜。餐桌上太空育种生产的草莓、茄子、南瓜……看似遥不可及的航天,其实离我们很近。 

  从1999年起,我国的“神一”到“神八”都搭载了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等农作物种子,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 

  商业机密 

  细看,将领带一角浸到饲料配方溶液中……中方接待人员迅速拿来一条新领带:“对不起先生,您的领带脏了,务必请换上这条。”“您的这条我们替您清洗,将在您离开的时候奉还。” 

  这就是商业机密。上述故事是一位从事海产品养殖的朋友说的,不属官方消息。 

  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航天部产业中心,具体产品是生物有机硒,为中国有机硒产业联盟成员。至于产品与航天科技究竟有何关系,赵子涵表示:事涉商业机密,不便透露。“航天部将专利给了我们公司,希望能把科研成果发扬光大。国内有专利的生物有机硒就此一家。”关于公司的产品,赵子涵就说了这么多。 

  什么是“硒” 

  赵总不便说,我们就只好求助相关资料。 

  硒,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A族,是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 

  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植物活性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植物活性硒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表明,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中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研究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癌扩散率降低了37%,死亡率降低了50%。 

  1988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克莱门特等人对59名濒临死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硒的药效试验,即迈阿密抑瘤实验。4个月后,41名患者的肿瘤缩小了60%至100%,3年后,49位患者仍然存活。 

  1985—1997年中国科学家对江苏×县肝癌高发区13万居民进行补硒试验,结果显示:肝癌发病率下降了35%,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下降了50%。 

  其实,早在这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硒对人体的重要作用。1984年中国科学院对湖北百岁老人聚居区的土壤、水、谷物及百岁老人血液、头发的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硒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倍。1985年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第一长寿区,世界第四大长寿区——广西巴马县进行调查,发现巴马县癌症发病率、心脑血管发病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土壤的硒含量达到0.5微克/公斤,超过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正常值5倍。 

  中国缺硒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中国是其中一个。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中国国土面积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 

  全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mg/kg的县只有1/3,即2/3地区属缺硒地区。中国粮食主产地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均为低硒地区,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从而造成全国性缺硒。 

  硒分为植物活性硒和无机硒两种,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有较大的毒性,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2000年开始国际上已禁用。 

  备受青睐的是天然有机植物活性硒,从富硒技术改良的土壤中吸收硒元素的纯粮食品,经过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和体内生物转化作用,在体内以硒代氨基酸形态存在,人体吸收率可达99%以上,既满足了人体硒元素需要,又解决了吸收和代谢率偏低的难题。植物活性硒的科技水平主要看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中国自主研发的硒比国外的硒更适合人体吸收。 

  在某些富硒地区,勤劳智慧的农民利用富硒土壤创造了很多绿色富硒的农产品。比如:富硒大米、富硒莲子、富硒莲子酒。其中“硒莲液”还曾亮相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好评。 

  努力作为的 

  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公司 

  辽宁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众多核心技术,并在各地推广应用。包括:第四代SOD有机纳米硒技术、植物硒技术、生物益生菌硒肥技术、生物菌肥取代化肥技术、秸秆生物菌转化制硒肥技术、航天应用生物开发技术、高科技环保新型材料技术等,这些高科技专业尖端技术板块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有机硒产业基地发展、农民致富、百姓的餐桌安全,提供了最优质可靠的专业技术保障,为行业科学发展提出了规范的整体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赵子涵和他的公司是做什么的了。 

  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科技兴农造福社会。让广大民众吃上安全放心富含有机硒食品。公司的目标是要将我国几十年来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的大面积土地,通过我们的科研技术、航天技术菌肥、硒肥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逐渐转化,成为不板结、不缺失微量元素的优良土地。通过中国航天科研成果推广,让6亿农民脱贫致富,让9亿国人吃上安全、健康有机硒食品。公司的战略是将中国航天科技推广中心行业领先、国内外独有的“有机硒植物、动物营养液、系列肥”和“有机硒系列农副产品”系列高科技科研成果,首先在辽宁省扎根,通过线上、线下、联盟、连锁、互联网+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上百家乃至更多系列有机硒农副产品种植、生产基地、航天育种基地,在保障完成大量国外订单的同时,更大力度地发展和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造福我国百姓及全球40多个缺硒、贫硒的国家和地区。 

  扶贫 

  这样看来,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贫困农户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论航天技术菌肥、硒肥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改善土壤功效,单是富硒产品增值一项,即可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在富硒农产品服务中心网站上可以看到,富硒农产品较普通农产品价格平均要高出5—10倍。 

        目前,中国有机硒产业联盟已打造出有机硒大米、有机硒小米、有机硒板栗、有机硒酸菜、有机硒香菇、有机高硒木耳等等二十几个品种,还有富硒SOD功能型水果:苹果、樱桃、梨、草莓、葡萄、蓝莓……有机富硒苹果水分充盈、甜度增加、芳香浓郁、抗氧化、耐储存。 

  2016年,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南阳村,鑫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包下一片果园,专生产富硒苹果,以帮助村里十几个低保户。据村干部介绍,赵子涵有个计划:要把南阳村打造成富硒产品基地,“关外第一富硒村”。 

  “农业是良心产业,作为有责任的企业,质量标准一定要做到。现在社会上自称搞富硒农业的人很多,结果不一定能达到效果。”赵子涵说,“而我们有严格的检测机构,‘谱尼测试’,国际上承认的。”下一步他打算在各基地上安装监控设备,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看到每一步生产过程。 

  “把高端的航天技术成果平民化,让它走进百姓生活。”赵子涵这样说。■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