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扶贫杂志 -> 2016辽宁《扶贫》杂志第8期 ->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强化产业扶贫 加快脱贫步伐
作者:铁岭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2016年全市脱贫人口任务为27294人,产业脱贫的人数在19548人,占总脱贫人数的71.6%。全市注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产业扶贫。 

  一、转变观念,围绕精准扶贫抓贫困村产业发展 

  今年全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2个,其中发展种植业项目51个、养殖业项目45个、林果业项目36个。预计总投资16863.3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入项目扶贫资金2662.9万元,农户自筹14200.4万元。预计每年可实现收益6000余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如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傅博果业专业合作社,现有6000亩果园,全村59户贫困户以资产收益性扶贫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同时带动了17户贫困户发展果园,为贫困户免费提供1.2万株优质果苗,价值7万元,在剪枝、打药、采收等季节吸纳150多个贫困人口到合作社打工,每人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铁岭县鸡冠山乡发展软枣子种植产业,与企业达成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共同打造1000亩软枣子扶贫产业园,完成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7人脱贫,预计带动鸡冠山乡所在周边乡镇1369人。 

  二、因势利导,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要因势利导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要围绕市场导向,根据各地特色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及群众意愿等安排脱贫项目。重点抓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区域化。按照差异化竞争思路,加快发展和壮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如西丰县打造的三大功能区域:北部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示范区、南部以烟叶为主的特色产业示范区、中部以生命健康产业园为主的经济发展示范区。预计可带动7000人脱贫。二是突出示范化。鼓励和引导贫困村围绕市场、围绕效益、围绕订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抓好开发扶贫示范点,推动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紧紧瞄准适合贫困户发展的农村致富产业,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项目脱贫致富。如西丰县郜家店镇宣化村、胜利村开发种植有机灵芝和黑木耳基地,带动贫困户142户、463人,投入工资及分红达105万元。实现了从单纯“输血”到持续“造血”。三是突出规模化。按照市场化运行方式做大产业规模,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产销合作社,鼓励农户参与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抓好贫困村扶贫产业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确保每个村都有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脱贫措施,不断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三、联合联动,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重点在贫困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专业合作社、果蔬批发市场等项目,加快“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西丰县巧用扶贫政策和资金,大力扶持美麟集团、铁岭昊军食品、吉园鹿业、永得利蔬菜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相继带动了1.1万人发展柞蚕、梅花鹿、食用菌等致富项目,户均增收5000元。开原市八棵树镇下窝棚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成立蔬菜瓜果种植合作社,修建西红柿、香瓜等种植基地,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贫困户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收益;有劳动能力的到基地打工,没有劳动能力的用扶贫资金入股,收益后按投资比例获利。在贫困村项目安排上,着力引进牵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的项目,积极培育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和企业的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实现“兴一产业致富千家”的效果,带动建档立卡农户逐步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四、依托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发展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致富脱贫。建设了榛子标准生产示范区。分别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建设榛子示范生产基地22万亩,区内有基本的水利设施,全部采用无公害的先进管护技术,榛子筛选、脱粒达到机械化生产,产量7000吨,年产值2亿多元,带动山区贫困户1000户致富。建设了优质特色水果生产示范区。以铁岭县大甸子镇、开原市松山镇、昌图县6个镇、清河区为重点,发展寒富苹果、南果梨、葡萄等特色水果基地,带动贫困户600户,人均增收800元。 

  五、强化措施,保障扶贫产业顺利实施 

  1.构建多样化产业扶贫资本模式。根据扶贫项目的不同性质,采取切实可行的投融资方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涉农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国债资金等,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资金保障。今年我们共争取涉农专项资金2.5亿元,用于发展产业项目。二是制定金融扶贫政策和措施。全市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贫贷款基金,发挥资金最佳使用效益。三是制定涉农项目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企业、个体户等实行最低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对符合政策的产业扶贫项目实行财政补贴,做大做强涉农产业。 

  2.加大人才技能培训。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实际,建设扶贫人才队伍。一是聘请知名专家、科技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针对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障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重点对农村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先锋”和“带头人”。 

  3.建立三个机制,促进产业扶贫发展。一是项目带动机制。产业扶贫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带动上,为此,每个产业的发展我们都通过实施一个个具体项目来带动产业发展,在养殖、种植和深加工产业上,通过建设一个个标准化养殖、种植小区,将农户吸引进来,扩大其基地规模,扩大其覆盖面,带动贫困户参与增收脱贫,引导乡村农民走“一村一业”“多村一业”的脱贫发展之路。二是多元联动机制。在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各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总览、效益推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机制。三是建立领导责任制。产业扶贫实行政府领导负责制,市级领导对企业进行定点包扶,县级领导抓乡镇的扶贫产业,省市县驻村工作队抓好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做到对每个产业扶贫项目有规划、有措施、有督促、有考核。■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