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岫岩县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特色产业走实精准脱贫路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3日 来源:岫岩县报社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产业发展要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培育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提升贫困户自主致富的“造血”能力,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增收致富的脱贫新路。

前不久,石灰窑镇李家堡村的徐忠国卖掉了2000多公斤葡萄和100多只“溜达鸡”,可把老徐高兴坏了。

据了解,作为建档立卡户的徐忠国与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患有脑瘫,小儿子还在上学,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一个人维持。“过去种地只为填饱肚子,种什么就吃什么,从未考虑过产业发展。”老徐的话,反映了当地的困境及其根源。

“输血”扶贫不是长远之计。徐忠国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希望能做些事,但苦于没有项目和资金支持。

群众要脱贫致富,最终要靠“造血”激发自身活力和动力,只有挖掘出生产潜力,才能确保产业的发展、百姓持续增收。于是,在县人社局和鞍山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共同扶持下,帮他建起一个葡萄种植园和一个深山溜达鸡养殖场。老徐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整天“扎”在葡萄园和养鸡场里,琢磨着如何改进种养模式,把这两个项目打理得井井有条。今年对徐忠国来说是个丰收年,葡萄和溜达鸡的长势都很好,尽管今夏遭遇了洪水,但并未造成多大损失,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偏岭镇穆家岭村位于镇西南部的一个山沟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全村375户村民,有40户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工程来抓,整合了该村的禽蛋、食用菌、山榛子等绿色产品,打造出以“扶贫项目+绿色产业”为特色的“共同富裕穆家岭”品牌。新建了散养山鸡养殖基地,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往全国16个省市;成立了香菇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引进香菇冷库加工中心项目工程;引导群众在自家的自留山上发展榛子园等特色经济,使贫困户在家门口挣钱,年均增收2000余元。

除了朝气蓬勃的食用菌、禽蛋、水果等产业,特色种养业也在悄悄绽放。日前,洋河镇用荠菜扶贫种植基地第二茬荠菜的收益为全镇154户、263人发放慰问资金,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

据了解,该基地是由当地政府与河南裕盛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以种植荠菜为主,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对该镇7个贫困村、154户、263人的脱贫帮扶。基地已于今年7月份收获一茬,贫困户每人已经获得收益500元。

特色产业发展从中受益的还有石庙子镇东青苔峪村的贫困户们,今年4月,在镇党委、政府和市直机关工委的帮助下,筹资15万元建设了肉食驴养殖基地,养殖肉食驴20多头,年底前可全部出栏,所得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该村的61户建档立卡户将通过肉食驴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有效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目前,已有多名商家表达了购买意向。

在基地建设推动或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下,周边群众与产业基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或入股分红、打工挣钱,或免费接受技术培训,按小时或按全天领取工资,利益得到了有效联结,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目前,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已在我县遍地开花。相关部门对全县预脱贫的4921户贫困家庭、9889口人,全部建立了项目库。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确定特色种植、养殖扶贫产业项目10余项,参与户数1341户,惠及人口3008人,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等带动户数3580户,惠及贫困人口6881人。特色产业发展,已逐步培育成长为玉都产业扶贫的重要阵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 何晓晨)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