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丰县 -> 扶贫文件
  扶贫文件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西丰县产业精准脱贫规划
发布人: 芦星宇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0日 来源:西丰县扶贫办

为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辽委发〔2016〕3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产业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的通知》(辽政发〔2016〕62号)精神,打赢西丰县产业精准脱贫攻坚战,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增收脱贫为主要目标,采取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措施,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坚决打赢产业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全省现行国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脱贫。以精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稳定、长期受益为目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避免出现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的现象发生。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潜力,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构建产业发展与扶贫帮困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和精准扶贫有效性。

坚持科学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科学配置要素资源,找准产业效益与贫困户受益结合点,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坚持绿色协调。防止盲目、粗放经营,确保各乡(镇)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坚持分级负责。产业扶贫实行中央部门支持、省规划考核、市县抓落实的分级责任制,实行产业扶贫成效考核与政绩考核相挂钩。

(三)发展目标。

1.脱贫目标。

2020年,确保全现行国家标准下4.1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0个贫困村销号,常住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2016年度,完成12440贫困人口脱贫24个贫困村销号

——2017年度,完成13500万贫困人口脱贫36个贫困村销号

——2018年度,完成10942贫困人口脱贫42个贫困村销号

——2019年度,完成3856贫困人口脱贫18个贫困村销号

——2020年度,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理顺解决产业精准脱贫特殊问题,完善产业脱贫配套措施,实现临时性返贫人口稳定脱贫,

2.产业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到2020年建成一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突出、产品附加值高、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体系。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有稳定收入来源。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项目50个。

——每年发展省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组织5家。

——每年发展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

——每年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2个。

——每年培育旅游示范村5个。

——实现市、县、乡三级脱贫信息互联互通。

——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企业+基地+贫困户”精准脱贫模式。

二、人口和产业布局

依据全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粮油、畜牧业、林业、特色农业、畜牧、设施农业、粮食果蔬等产业区,确定15项精准脱贫特色产业。

(一)产业布局。

——粮食产业: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以优质水稻、玉米、大豆、杂粮及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

——油料产业:发展以大豆等为主的油料产业。

——蔬菜产业:发展日光温室黄瓜、西红柿和冷棚香瓜及地膜覆盖,突出发展规模小区、新品种新技术、专业批发市场和培育引进加工企业。

——水果产业:以天德镇、柏榆镇、平岗镇为重点发展寒富苹果、123果、优质梨、有机葡萄等优势果品。

——林业产业:突出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林木种苗、苗木花卉、林下养殖等产业。

——畜牧产业:推进猪、鸡、牛、肉羊等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绒山羊、肉驴、鸭鹅等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绒山羊、辽育白牛、辽宁地方优质黑猪产业开发。推进现代饲料企业和畜牧企业集群化发展。

——柞蚕产业:建设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柞蚕生产基地。

——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五味子、林下参等中草药产业,扩大中草药产业种植规模,推进中草药基地建设,以东北土特产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销售渠道,合理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育中草药加工企业。

——西甜瓜产业:以德兴乡为重点,打造西甜瓜产业基地。

——食用菌产业:以振兴镇为重点,打造食用菌“辽北第一镇”

——山野菜产业:以林地优势为依托,打造山野菜自主品牌

——烟草产业:以和隆乡、房木镇、凉泉镇为重点,积极落实国家种植计划,建设高标准集中烤烟区

——乡村旅游产业:以凉泉镇、陶然镇、振兴镇为重点突出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及周边乡村,发展采摘、休闲、农庄、农家院、乡土文化等乡村旅游产业。

(二)人口布局。

西丰县未脱贫人口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6501人。其中,普通劳动力21005人,技能劳动力51人,61-65岁劳动力5445人。

(三)带动脱贫人口布局。

 西丰县未脱贫人口中,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11117人,新型经营主体项目7411人,产业融合项目6176人。

三、主要任务

根据实施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通过采取“分类推进、瞄准重点、攻克难点、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等方式,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植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牵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一批对脱贫人口带动快的脱贫龙头企业。

(一)特色产业脱贫。

1、优化发展特色种植业。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加快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支持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特色品种,建成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生产基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植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发展特色种植。要加快种植业产品物流通道建设,发挥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保障贫困人口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中取得实惠和效益。

2、积极发展畜牧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适度规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生产基地,通过落实政策扶持贫困人口现有生猪、牛、羊养殖场(户)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等养殖基地配套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带动贫困户参与畜牧业发展。加快发展种草养殖基地建设,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推广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广“粗饲料+精料+优质牧草”的农区舍饲养等综合配套技术,引导贫困户参与本区域绒山羊、辽育白牛、优质黑猪育肥饲养,加大对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推介,广泛应用“互联网+”畜牧电子商务。

3、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以发展低山丘陵生态果为主体,突出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林木种苗、苗木花卉、林下养殖等产业。在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推进速生林基地建设,发展落叶松、刺槐等工业原料林、薪炭林及食用菌专用林;发展经济林产业,培育榛子、板栗、核桃、大枣、红松果材林、山杏等特色经济林;发展森林中药材产业,增加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天麻等名贵药材种植面积;建立标准化山野菜种植基地,加快特色林业产业深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建设。

4、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向贫困村倾斜,对储藏、保鲜、烘干等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特色产业鲜明的高标准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户、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地域品牌、区域品牌,带动产品标准化水平。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大型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

5、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实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结对子”、“帮扶带”等方式,参与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将特色产业与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与脱贫人口通过利益机制紧密联结起来,达到特色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壮大、贫困户脱贫的效果。贫困家庭可以将劳动力、承包土地等作价出资或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提供的统一服务,降低贫困户生产成本,或按照股份合作的方式通过规模经营等途径,使贫困户获取较高的土地收益,增加收入。

6、加大科技服务和人才脱贫力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进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地方特色资源、优良品种的商业性开发利用。支持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互联网信息帮扶平台,对贫困户免费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方式。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覆盖面,加大对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经营者等实用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引导支持用人企业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产业订单、定向培训。

(二)乡村旅游脱贫。

1、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发挥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带动作用,立足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培育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组织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脱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脱贫工程重点村名单。以具备乡村旅游基本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开展乡村旅游脱贫试点工程,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西丰县自然环境、特色农产品、农事景观等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园区)等主体建设和环境保护,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社会资本参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农业产业。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最美休闲乡村和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等品牌项目给与支持。

3、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加快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全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宗教文化、化石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发体验性、参与性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技术,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和文化旅游纪念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具备乡村旅游基本条件的贫困村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强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贫困人口与游客资源共享。

(三)电商脱贫。

1、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带动作用,搭建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直采直供直销平台。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推进贫困村快递服务站点以及服务中心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在贫困村建立服务网点,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服务网络。鼓励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免费提供网店设计、推介服务和经营管理培训,给予小额信贷支持。

2、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省、市、县、乡(镇)、村脱贫统计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和脱贫部门联网率,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供销网、邮政网等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加强农产品市场商品配送、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农产品配送能力。

3、重点帮扶。加大对贫困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各地电商产业园,为乡、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

(四)资产收益脱贫。

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结合贫困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草地、荒山荒坡、滩涂等资源作为农户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的股份,使贫困户享受分红、就业、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多种收益。财政扶持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建设的水利、农业、电力、光伏、乡村旅游开发等工程设施形成的资产,股份量化给贫困村或贫困户。

四、重点工程

立足特色农业发展实际,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提升特色产业供给能力为主线,以“十一项产业脱贫工程”为突破口。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村销号,抓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一)特色种养产业脱贫工程。 

1、“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序号

产业

主要内容

预期参与率

1

粮油产业

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杂粮、马铃薯等。

30%

2

果蔬产业

苹果、梨、葡萄、兼顾桃李杏、草莓、树莓、蓝莓、甜樱桃;新鲜菜、冷冻菜、腌制菜、干制菜等。

20%

3

畜牧业

鸡、鸭、鹅、猪、牛、羊、兔等。

30%

4

中草药

辽细辛、辽五味、刺五加、石柱参、龙胆草、人参、鹿茸等。

5%

5

其他产业

干鲜品采集、柞蚕、食用菌、山野菜、烟叶等。

15%

2、特色粮油脱贫工程。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设田间道路、完善给排设施及设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旱涝保收,完成35万亩。

3、设施农业及水果产业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

品种:黄瓜、西红杮、棚桃、棚葡萄。面积11000亩,产量1.5万吨,带动贫困农户300户。

平岗镇、柏榆镇、德兴乡、天德镇、郜家店镇、西丰镇

2

高效精品果园建设项目

2016-2017年,建设高效精品果园2个;2018-2020年,继续实施高效精品果园项目,品种以苹果、梨、葡萄为主。

天德镇、柏榆镇、平岗镇

3

水果标准化项目

在农业部补贴水果标准化创建项目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创建500亩以上规模2个,符合“五化”要求。

天德镇、柏榆镇、平岗镇

4、特色园艺(蚕花药)产业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2个切花种苗繁育基地,每个基地50亩,以种苗快繁技术和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核心,年产切花种苗50万株。

西丰镇、郜家店镇

2

优质花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2个优质花卉生产基地,每个基地500亩,主要采取高标准、规范化栽培技术。

郜家店镇、西丰镇

3

优质柞蚕业生产和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对生产和繁育基地进行建设及技术改造,面积30万亩。

郜家店镇、和隆乡、振兴镇、德兴乡、明德乡、金星乡

4

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对山区道地中草药进行原产地保护,主要是辽细辛、刺五加、辽五味、龙胆草、林下参、苦参、黄芪等。

和隆乡、房木镇

5、特色畜牧业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小区)工程

每年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小区)2个。

所有乡镇

2

生态畜牧业发展工程

五年内工扶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或养殖户)改造升级15个。

所有乡镇

3

畜牧业发展惠农工程

落实生猪、奶牛、肉牛、羊良种补贴政策,为贫困户“输血”促进增收。

所有乡镇

4

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

实施粮改饲示范工程,每年种植青贮玉米4.8万亩,用于奶牛羊标准化小区生产基地,实行秸秆全程饲料化。

所有乡镇

(二)特色林业产业脱贫工程。

1、特色林业生态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退耕还林工程

对荒山(荒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所有乡镇

2

经济林产业基地工程

种植产量好、规模大、标准高、增强效果好的经济林基地。

所有乡镇

3

平原绿化工程

修复防护林带、农林间作、村屯绿化工程。

所有乡镇

2、林下经济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参与区域

1

林下食品种植基地

发展林下食用菌、山野菜生产基地。

振兴镇、凉泉镇、更刻镇

2

林下干鲜果品种植基地

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

所有乡镇

3

林下养殖工程

鹿养殖基地3个1、安民镇育才鹿场。2、凉泉镇佳丰鹿业。3、天德雅然东升合作社基地。带动贫困户50户

安民镇、凉泉镇、天德镇

3、林木种苗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参与区域

1

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

保留传统品种和风格基地。

所有乡镇

2

木本粮油基地建设工程

对建设榛子、树莓、核桃、红松、杏、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进行技术改造

所有乡镇

3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工程

培育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1处,面积1亩。

所有乡镇

4

森林抚育工程

退化林分修复在全县18个乡镇,7个国有林场实施0.3333万公顷;效益1000万元;带动农户250户。森林抚育在全县18个乡镇,7个国有林场实施0.6666万公顷;效益950万元;带动农户1000户。

所有乡镇

4、森林旅游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参与区域

1

湿地保护工程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所有乡镇

2

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1、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城子山省级森林位于凉泉镇和和隆乡之间,山城面积2,000亩。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将按照AAAA级旅游景区进行改造。此项目能带动70户贫困户。

2、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振兴镇、和隆乡、营厂乡之间,总面积2269.3公顷。

为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品质,计划要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户外宿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此项目能带动90户贫困户。

凉泉镇、振兴镇

3

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工程

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在全县18个乡镇7个国有林场实施21.4万亩效益214万元带动农户1070户

所有乡镇

4

森林养生及养老基地建设项目

划定森林安全区,发挥森林养生、养老优势。

所有乡镇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粮食加工产业工程

鼓励发展粮食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使粮食加工产业链向食品化、半成品化延伸,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

所有乡镇

2

油料加工业工程

以大豆油为重点,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提升食用油质量,完善安全的产业链。

所有乡镇

3

水果蔬菜加工业工程

支持果蔬优势产业建设,建设保鲜库、储藏库、加工车间、成品库,减少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所有乡镇

4

畜产品深加工工程

深加工企业3个位于西丰镇工业园区内。1、西丰县鹿宝堂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鹿胶生产车间建设项目。2、辽宁鹿滋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鹿产品加工改扩建项目。3、辽宁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鹿产品深加工项目。

西丰镇

5

乳制品加工业工程

利用奶牛发展优势,完善牛奶收购、保鲜、加工、运销及产品开发。

所有乡镇

6

中药材加工业工程

对生产基地种植中药材集中收购,推进中药材加工园建设。

所有乡镇

7

林产品加工业工程

对木质产品和非木质产品加工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所有乡镇

8

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工程

支持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向各乡镇延伸。

所有乡镇

(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种养业农民合作社示范项目

扶持农民合作社开展生产、营销活动,支持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支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每年完成3家。

所有乡镇

2

农民合作社重点社建设项目

支持扩大农产品精神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展质量标准制定、认证、标识的创建,开拓市场渠道,建立网络营销。

所有乡镇

3

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建设项目

支持家庭农场通过雇佣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每年培育3家。

所有乡镇

4

培育专业大户(或致富带头人)项目

每年培育玉米种植大户100户,全县18个乡镇,面积1.5万亩。每年培育果树种植大户5户,培育食用菌5户。

天德镇、柏榆镇、振兴镇、凉泉镇

5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脱贫龙头企业)项目

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贫困户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自身产品进入加工、销售环节,贫困户可参与三个层次产业户龙头企业对接

所有乡镇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脱贫区域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重点向振兴镇、凉泉镇、明德乡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给予支持,从而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持续增收。

重点向贫困村倾斜

2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

重点向振兴镇、西丰镇、郜家店镇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给予支持,重点在以上乡镇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纳入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中,为脱贫人口注入新鲜致富血液。

重点向贫困村倾斜

(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序号

培训类型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贫困人口

1

贫困村

对创业企业致富带头人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培训人员100名。

500人

2

贫困村

对脱贫带头人进行产业系统培训,培训人员100名。

500人

(七)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西丰县中和度假村景区旅游路9.4公里:项目位于西丰县成平乡,连接中和度假村、胜利水库、桃源圣地等多个旅游景点。拟改建,技术等级四级,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                      

2、西丰县城子山景区旅游路14.5公里:项目位于西丰县和隆乡福巨村、达成村、凉泉镇鹿场村、屋佳村,连接城子山风景区、冰砬山森林公园、巨德水库、开原象牙山庄、鹿角博物馆等多个旅游景点。拟新建,其中鹿场村段1.5公里(城子山2号桥--开西界)技术等级三级,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其余三段为技术等级四级,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           

3、西丰县诚信水库景区旅游路2.5公里:项目位于西丰县振兴镇,连接诚信水库、冰砬山森林公园、万佛寺等多个旅游景点。拟新建,技术等级四级,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

4、城子山风景区、红豆养生谷、小东沟生态园、美麟野蚕博物馆、桃沅旅游圣地景区的停车场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成平乡、和隆乡、凉泉镇、振兴镇、更刻镇、西丰镇、陶然镇七个乡镇,带动100户贫困户。   

成平乡、和隆乡、凉泉镇、振兴镇、更刻镇、西丰镇、陶然镇

 

2

旅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城子山风景区、红豆养生谷、小东沟生态园、美麟野蚕博物馆、桃沅旅游圣地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凉泉镇、更刻镇、西丰镇、陶然镇四个乡镇,带动120户贫困户。

凉泉镇、更刻镇、西丰镇、陶然镇

 

3

特色产业旅游商品平台建设

城子山风景区、美麟野蚕博物馆、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的旅游商品平台的建设项目。

特色产业旅游商品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凉泉镇、西丰镇两个乡镇,带动50户贫困户。

凉泉镇、西丰镇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城子山风景区、红豆养生谷、小东沟生态园、美麟野蚕博物馆、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桃沅旅游圣地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凉泉镇、更刻镇、西丰镇、振兴镇、陶然镇五个乡镇,带动100户贫困户。

凉泉镇、西丰镇、更刻镇、振兴镇、陶然镇

 

(八)乡村旅游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

中和湖度假村、胜利湖度假村、渔村度假村、城子山风景区、小东沟生态园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 

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成平乡、郜家店镇、房木镇、凉泉镇、西丰镇五个乡镇,带动150户贫困户。

成平乡、房木镇、凉泉镇、更刻镇、西丰镇、郜家店

 

2

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房木绿色稻米项目。此项目能带动30户贫困户。

房木镇

(九)休闲农业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休闲农庄(园区)提升和改造工程

城子山风景区、红豆养生谷、小东沟生态园休闲农庄提升和改造工程项目。

休闲农庄提升和改造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凉泉镇、更刻镇、西丰镇三个乡镇,带动120户贫困户。

凉泉镇、西丰镇、更刻镇

 

2

农家乐提升和改造工程

泉北农家乐、房木渔农家乐、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项目主要涉及凉泉镇、房木镇,带动100户贫困户。

房木镇、凉泉镇

3

采摘园提升和改造工程

天来采摘园项目,此项目位于天德镇天来村,带动30户贫困户。

天德镇

 

(十)电商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宽带网入户工程

加快宽带网络建设,为开办网络提供特惠流量包。

所有乡镇

2

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工程

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脱贫龙头企业及产业融合主体,进行社会化电商与物流资源实现网上交易平台设施建设。

所有乡镇

3

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基地+网店+电子商场”精准脱贫模式,建立电商脱贫服务平台。

所有乡镇

4

电商脱贫培训工程

对干部,脱贫企业及电商参与者,普及电商知识,免费开展培训。

所有乡镇

(十一)小水电及光伏产业脱贫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规模

带动区域

1

水库设施改造建设工程

对病险水库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及防洪工程建设,组织引导贫困群体参与建设或参与资产收益。

所有乡镇

2

光伏扶贫工程

按照国家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部署,选择建设条件好、积极性较高的乡镇编制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所有乡镇

3

输水或流域治理设施工程

对特色产业所需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加固堤岸、护岸、清淤水渠,保证生产用水。

所有乡镇

4

供水工程

完善供水设施及饮用水开发,帮助解决生产及生活用水。

所有乡镇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1、精准脱贫机制。根据《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标准》,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组合用策,切实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健全驻村帮扶机制,按照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明晰帮扶职责到人,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健全贫困退出机制,规范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脱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建立对脱贫政策落实和脱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实施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县”。

2、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发展权利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群 众意见,切实回应群众需求。适合由贫困村、贫困户自主选择和实施的脱贫项目,要充分下放权利。完善脱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

3、资金项目管理机制。资金项目管理突出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减贫成效为导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与当年脱贫任务挂钩,主要依据当年脱贫任务人数、建档立卡脱贫户数等因素切块下达乡(镇)。结合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全脱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保障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领导联系乡(镇)、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户的帮扶制度。完善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接贫困村、贫困户到人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精准脱贫,实现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自愿包村包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脱贫上的优势。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能力贫困人口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为脱贫户提供产业技术,提供服务,协议收购产品。

(二)加大政策支持。

1、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力度,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各乡(镇)要充分运用建档立卡成果,结合乡(镇)脱贫攻坚任务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积极支持产业精准脱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涉农资金要向产业精准脱贫项目倾斜。乡(镇)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投入。支持开展资产收益脱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产业精准脱贫相关专项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2、投资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县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配套资金政策。下放项目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逐年增加中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逐步提高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完善补助方式。在安排年度特色产业发展目标计划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对贫困村的投入力度。在精准脱贫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

3、金融政策。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发展财政局、县农发局扶贫办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发挥扶贫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正向激励作用,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改进完善服务,重点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提供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贫困人口信用评价指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利率水平合理的小额信用贷款。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的收益权、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作为担保设计贷款新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支持“三农”的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立脱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以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各类脱贫经济组织贷款风险补偿。支持乡(镇)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并纳入政策性再担保体系。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产品保险和脱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等支持。扩大特色产业项目保险覆盖面,支持贫困户参与农产品保险。

4、土地政策。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脱贫项目用地需要,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村倾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和脱贫开发工作。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村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5、培训政策。健全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产业培训对接政策,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提高贫困人口产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明确转型农民培训工程为贫困人口参与培训提供名额,对参与就业培训或特色产业专项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要给予财政补助。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劳务中介及产业培训基地,开展技能就业定向培训,按区域培训产业,按人口培训项目的精准脱贫培训计划。确保贫困家庭人口掌握一门致富技能,选择增收脱贫项目。

(三)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要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加强监督查检和考核评价,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党委、政府是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组织落实、推动实施和监督检查;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切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村要组织和带领贫困户做好脱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工作。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产业精准脱贫责任,制定本部门加大行业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拓宽脱贫资金来源渠道。

3、实行通报制度。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对产业精准脱贫目标任务、项目进展、工程进度、脱贫人口增收等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4、实施考评督查。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制定精准脱贫考核评价办法,对产业精准脱贫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定期对产业精准脱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和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工作,建立专项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保障资金使用公开、规范、安全、有效。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