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昌县 -> 扶贫简报
  扶贫简报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县科协2000只鸡雏助力贫困村脱贫
发布人: 王晓蕾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7日 来源:建昌县扶贫办

扶贫开发报第88期

 

县科协2000只鸡雏助力贫困村脱贫

 

 8月7日,县科协扶贫工作队一行早早来到小德营子乡贾家屯村村部,为建档立卡户发放鸡雏。
     每户领养60只鸡雏。每个村干部承包11户,随时监督饲养,并指导科学饲养。同时村委会与贫困户签订了认养协议,每只鸡收押金5元,待鸡出栏后,鸡成活率达到90%以上,经村委会认定后押金全部返还。
     据介绍,7月上旬,县科协出资2万元,委托汤神庙镇鹏达蛋鸡养殖专业技术协会,从广东引进中国红2号溜达鸡2000只,由该协会饲养1个月,进行5次防疫,长到0.5公斤左右时发放给贫困户继续散养。5个月后农民就可卖成品鸡。 

省农科院举办定点帮扶村贫困学生“农科一日”夏令营活动

 

   7月26日清晨,迎着灿烂的朝霞,大屯村的孩子们陆陆续续、高高兴兴地登上了前往省农科院的大客车,开启了他们盼望已久“农科一日”夏令营活动的旅程。

    2017年初,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扶贫必扶智”的精神,省农科院党组决定对定点帮扶的大屯镇大屯村贫困学生进行全覆盖帮扶。院机关党委认真落实党组部署,汇同有关部门,经缜密筛选,最终确定了15位困难学生为帮扶对象,并在全院范围内发起了倡议,全院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在一天之内就确定了“一对一”助学帮扶对象。

    为进一步开阔孩子们视野,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院党组决定举办贫困学生“农科一日”夏令营活动,邀请全体帮扶学生利用假期到农科院参观学习,感受农科院科技创新的魅力、现代龙8发展的蓝图,并组织参观“九一八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孩子们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一天里,孩子们参观了省农科院蝴蝶兰智能温室、农科院科技成果展览大厅、转基因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和“九一八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全体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农科院发展历程,认识了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开拓了视野,激励了她们奋发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参观“九一八抗日战争纪念馆”,更激发了全体孩子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负期望,常怀感恩之情,努力学习、励志前行,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馈热心帮助她们的农业科技人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科院的专家与孩子们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交流,结对帮扶对象与孩子进行了亲情沟通,院党组书记、院长隋国民在与孩子们互动时表示,非常欢迎孩子们到农科院开眼界、长见识,学习了解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他希望孩子们从小要立志成才,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好好学习,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并祝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早日成才,用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辽宁省就业帮扶系列活动——建昌县专场招聘会举行

 

    8月11日,“就业帮扶脱贫·人社真情相助”大型辽宁省就业帮扶系列活动——建昌县专场招聘会在县体育馆举行。本次招聘会由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副市长孟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贵昌等出席招聘会开幕式,县委书记闫庆礼等县领导出席开幕式。
  招聘会现场,来自沈阳、大连、锦州、朝阳等地的近200家企业,为建昌提供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家庭服务、电子装配、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工程建筑等行业的近千个就业岗位。县28个乡镇的求职人员在会场门口排起了长队。用人单位在会场设立了咨询台。在咨询台前,求职者询问应聘要求、薪资待遇等情况。二道湾子乡刘质彬沟村村民刘洪志说:“以前出去打工都是先离开家再找工作,有的时候在外地找不到工作就要白白搭上路费。现在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再也不用东奔西走了。”
   据了解,建昌县是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每年将实现劳务输出13万余人,劳务输出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之一。全省就业帮扶系列活动以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脱贫为重点,全面摸清底数,掌握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集中召开专场招聘会,搭建产业项目对接平台,为贫困劳动力送岗位、送政策,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送项目、送信息,帮助一批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贫困家庭的劳务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本次招聘会共接待咨询845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243人,签订就业合同1034人。   

李希在建昌县调研时强调

 

    8月29日至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来到建昌县,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建昌县小德营子乡贾家屯村曾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今年,县委、县政府将该村列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帮助他们建起一家服装加工厂,使村集体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这里,李希走进车间,与乡村干部和在此打工的贫困群众深入交流。李希指出,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扶持、切实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促进他们走上强村富民之路。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调研期间,李希来到建昌县巴什罕乡,登上山坡、深入田间,实地考察分别由华能集团辽宁清洁能源分公司和汇源集团投资兴建的光伏电站、万亩桃园。当得知这两个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和吸引就业,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时,他高兴地说,产业扶贫,希望无限、前景无限,要继续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选准项目、发展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或至少参与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培养一名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富裕一个家庭”,近年来,中国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建昌分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精准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提供免费就学机会。在这里,李希深入实训课堂,详细了解教学情况,并鼓励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李希指出,孩子是贫困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要全力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去年以来,建昌县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党支部面对人均耕地较少的实际,建起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养驴业。李希来到该村的养殖基地,与村干部细算收益账。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贫困村推进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让困难群众在产业链上持续受益。

  调研期间,李希还来到建昌县宫山咀水库,详细了解水源保护情况。他叮嘱当地干部,推进脱贫攻坚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调研期间,李希主持召开座谈会,与葫芦岛市、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建昌县、乡干部深入交流。李希指出,近年来,葫芦岛市、建昌县及省直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探索出“小额贷款+到户脱贫项目+强劳动力户”“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劳动力户”“县光伏公司+光伏扶贫项目+无劳动力户”三种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李希强调,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是对我省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成果的重要检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责任,突出问题导向,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李希对做好下步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要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坚持“三严三实”,讲真话、察真情、报真数,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执行标准实、精准识别实、扶贫举措实、扶贫资金实,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二是要着力培育内生动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帮扶政策和困难群众参与情况有机挂钩,引导广大群众用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三是要积极开展社会扶贫。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四是要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完善住房、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机制,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五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乡镇党政班子和村“两委”班子,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六是要加强督促检查。紧盯重要岗位、重点人员、重点民生项目,抓好督察和巡查,切实提高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省领导刘焕鑫、崔枫林参加调研。

市委书记孙轶,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力威,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张海平,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孟冰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 

郭明义到素珠营子乡走访慰问贫困户 

    8月8日下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辽宁好人郭明义到素珠营子乡就无自筹资金能力贫困户翻建房屋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锡华陪同。

  在邱杖子村李富春家,郭明义拉着李富春老人的手唠家常,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身体,贫困是暂时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他还嘱咐县、乡、村相关负责人一定要经常看望老人,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房屋翻建工作,让他们安度晚年。范淑珍82岁,与大儿子共同居住。郭明义见范淑珍行动不便,主动进屋向老人问好,搀扶她到院里,详细了解了她家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要克服眼前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还嘱咐随行人员一定要尽快开展房屋选址、翻建工作,让他们早日搬进新房子。

郭明义对素珠营子乡为无自筹资金能力贫困户实施翻建房屋工作给予肯定。他说,素珠营子乡能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这项工作,坚持原则不跑偏,这样很好。今后还要继续发扬这种工作作风,并且在工作中要通过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学雷锋、做雷锋,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体,将真情和大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县委书记闫庆礼、副县长朱希鼎

到牤牛营子乡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8月15日,县委书记闫庆礼、副县长朱希鼎到牤牛营子乡东山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牤牛营子乡党委书记康化忠、乡长冀大勇陪同调研。

    在东山村,闫书记一行首先深入村民冷胜文、张万林等五户贫困户家中,查看了荷包猪养殖基地,向村民了解猪舍建设、防疫、饲料、饲养周期、收入等各方面情况,对东山村创新思路、千方百计为百姓谋脱贫表示肯定。在光伏发电现场,闫书记一行登上山坡,对山场面积、发电能力、经济效益、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现场指示施工单位,做到早施工、快施工、早见效。在建设中的鸭子窝服装厂,闫书记对服装厂的规模、投资、效益等情况一一进行了询问,当得知建成后的服装厂可实现百余名群众家门就业,增加集体收入和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时,闫书记说,脱贫攻坚和消灭空壳村是我们今年的主要任务,项目建设是实现群众脱贫集体脱空的主要措施,东山村做得很好。闫书记一行最后来到了村部了解村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对牤牛营子乡党委积极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组织活动场所表示认可,对“抓党建、夯基础,谋产业、促发展”,把党建和脱贫一起研究部署,把党建作为脱贫的主战场,以党建促脱贫,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做法表示高度赞赏,同时希望牤牛营子乡在党建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不拘一格开拓工作,探索出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模式。

建昌“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参与精准扶贫的事迹

2013年11月,建昌“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正式成立。近4年来,在县关工委的支持下,在发启人沈福军的带领下,以“传递爱心,扶贫助学”为宗旨,积极参与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打胜扶贫攻坚战做出了社会公认、群众满意的贡献。

“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故名思意就是参加爱心团队的会员,每天每人捐款少则一元,多则几元,每月以组为单位上交一次,爱心团队登记入帐,统一管理,扶贫助学,济困到人。这个爱心团队开始只有7人,现已发展到600多人,累计捐款46万多元(不包括外地对接捐款),衣服一万余件,米面油和学习用品若干,救助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和孤儿323名,多者救助5次以上,其中小学生123名、中学生140名、高中生43名、大学生17名。他们的事迹已在建昌城乡传为佳话。

一、联合三方力量,壮大救助队伍

社会需要爱心,贫困渴望救助,爱心人士越多,救助力量越大。“每日一善”爱心团队人数由少到多,队伍由小到大,主要来自于爱心感动,多方联动,目前已有三方面志愿者汇成越来越强的救助力量。

一是动员爱心人士捐款。“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成立后,发出了“倡议书”,制定了“实施细则”,提倡“每日节约一元钱,积攒一元钱,爱心献给社会”。开始会员只有几个人,逐步发展到几十人、几百人,其中有党员干部、公务员、教师,还有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农民。有的家庭专门设立了“善款箱”,一天一捐,一月一交;有的家庭一人捐款,带动了全家行善;有的家庭虽然生活拮据,但每天坚持节省一元钱,由少积多用来救助贫困学生。如78岁的刘海珍老人,每月从自己85元的养老金中拿出30元献给团队,几次带病同团队一起把善款送到贫困孩子手中。

二是与外地爱心人士对接。“每日一善”爱心团队不仅动员本县爱心人士捐款助学,而且通过亲属、同学、朋友和网络等多种方式,联系外地爱心人士对接救助。目前,全国各地100多名爱心人士对接资助了58名贫困学生,其中小学生20名,中学生13名,高中生17名,大学生8名。2014年至2017年,盘锦爱心团队资助22名,爱心人士对接资助6名特困生。葫芦岛信德金爱心团队对接资助14名贫困生。还有深圳、新疆、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爱心人士资助了16名贫困学生。特别是盘锦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每年春夏两季由张立滨老师带队来建昌考察扶贫,不仅给贫困户带来善款,还送去了米面油、衣服和学习用品,温暖了无数家庭。

三是送孤儿到爱心学校就读。“每日一善”爱心团队群策群力,致力于救助那些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通过团队成员提供的信息,得知秦皇岛光明之家爱心学校免费招收一些孤儿和特困生就读。贺新苗和贺玉轩是一对姐弟,一个10岁读小学4年级,一个8岁读2年级,母亲是朝鲜族人,6年前离家出走,父亲怀疑是本村村民拐走了母亲,纵火烧了4家村民的柴垛,因为犯了拐卖、纵火罪被法院判处15年有期徒刑,两个孩子只好和87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因为年迈多病不能做饭,饿的两个孩子子直哭,想把孩子送到省孤儿院,因为没有户口不能接收,只好求助“每日一善”爱心团队。负责人沈福军和团队成员赵怀英、王存民领着孤儿贺玉轩、贺新苗的姑姑到学校进行了认真考察,并联系学校负责人赵亮来到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核查孤儿的实际情况,于2016年4月8日把这对孤儿姐弟送到了学校。2016年8月,通过学校前来核查,经学校同意,“每日一善”爱心团队组织3辆轿车,又于8月30日把4名特困小学生送到了秦皇岛光明爱心之家学校就读。

二、优先三个重点,救助贫中之贫

“每日一善”爱心团队的善款来之不易,资金有限。他们坚持把善款用在“刀刃”上,救助贫中之贫, 优先三个重点:

一是优先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困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很多低保户虽然国家保障了他们的最低生活,但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无法圆贫困学子上学梦特别是大学梦。所以团队对于这些特困生给予了重点救助,能对接资助的联系对接,不能对接资助的,团队按月给特困生送学习生活费用。魏家岭乡魏家岭村老王庄村民李桂凤丈夫裴文良2012年因事故去世,欠下了许多外债,本人患精神病,现在玲珑塔精神病院治疗,家中有4个孩子,老大裴立文18岁,五年前外出至今杳无音信,老二裴立健13岁,老三裴立伟11岁,老四裴立花8岁,他们依靠低保生活,一天书没念过,现在赵杖子村姥爷李中令家生活,姥爷已经82岁,是五保户。“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到魏家岭乡李中令家走访,给孩子带去了衣服,当场资助李中令760元钱,并和李中令以及孩子的舅妈商量孩子上学事宜,承诺只要孩子肯上学,费用由“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承担。2015年3月10日,“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到魏家岭中心校,把3个孩子的车费、午餐费和辅导资料费2580元送到了孩子手中,如今哥三个都已迈入校园读书。每年团队都到学校送一次善款,累计救助6000多元。

二是优先救助无劳动能力而且子女多贫困户的学生。“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在家访中发现,有的家庭无劳动力而且子女多,生活困难,无能力解决孩子们上学需要的学习生活费用,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作为重点,分期救助。汤神庙镇南杖子村村民沈玉山患有腰脱、哮喘、胃炎、肺炎、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患有精神病,4个孩子都在读书,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经过“每日一善”爱心团队网上联络,深圳爱心人士对接资助沈玉山家两个孩子每月学习生活费350元。沈小明在兴城渤海职业学校幼师班就读,盘锦“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每月资助生活费700元。2015年3月31日沈玉山旧病复发,“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拿出4700元,治愈了沈玉山的胃炎和肺炎。经过多方努力,还帮助沈玉山家人解决了户口问题,为4个孩子上了低保。2016年8月又帮助沈玉山把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送到了秦皇岛光明爱心之家学校免费就读。

三是优先救助临时遭受天灾病业贫困户的学生。“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成立以来,常常接到遭受天灾和白血病、尿毒症、癌症等大病患者求助。对于这些求助,“每日一善”爱心团队都救助深切的关怀和大力的帮助。最初救助这些家庭每户1000元,后来救助500元,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感到力不从心。为了不影响捐资助学,团队就帮助他们制作轻松筹、爱心筹,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面向全社会求助,3年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60多贫困户解决了困难问题。2016年6月,有一位人称“小希望”的6岁小男孩,家住碱厂乡鸽子洞村,父母都是智障,在一次玩耍中不慎跌入叔叔刚刚放在地上的热水盆中,烫伤了下半身,因为家中没钱,三天后才来到建昌康复医院治疗,当家人得知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几十万医疗费后,情急之下只好向社会求助。“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得知后,及时赶到医院和建昌阳光团队一起在网络上向社会发出十万火急求助,从当天下午5时到晚上12点为小希望筹集到了17万余元的现金,到第二天下午3点,一共为小希望筹集到82万余元现金,爱心团队又把小希望转移到沈阳武警医院,经过一个多月治疗康复了。家住汤神庙镇太树沟村的李冬月今年12岁,读小学6年级,是建昌县十佳最美少年,2017年父亲因患癌症去世,母亲于2016年10月患上了子宫癌,为了治病家里欠下40余万元外债,母亲放弃了治疗,李冬月面临辍学危机。“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在“每日一善群“发出救助李冬月倡仪,两天时间筹集3800元,团队把善款亲自送到李冬月手中,避免了辍学。类似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

三、坚持“三访”到位,实行精准救助

为了使救助对象和金额精准无误,家庭、学校、村委会三满意,爱心团队不辞辛苦,实行“三访”,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因户施策,因人救助。

一是走访家庭。“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成立伊始,为了详实了解贫困户和贫困生的真实情况,制定了《特困家庭登记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居住地、联系电话、房屋间数结构、土地亩数、是否是贫困户、低保户等等,为精准救助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在掌握一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救助对象家庭,亲自问、实地看、面对面的座谈,了解家庭情况、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团队负责人沈福军是位副乡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大休日、节假日带领团队成员入户调查,亲送善款,白天走访,晚上写档案,他结下了许多穷亲戚,受到百姓的点赞。

二是走访学校。对救助对象,不仅要家访,而且深入学校,通过政教处和班主任认真了解是否品学兼优,有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前提下实施救助。每次发给救助款时,都由学校组织召开座谈会,由爱心团队作感恩报告,学生作表态发言,进行自立、自强、自理、自控“四自”教育,把助学帮困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

三是走访村干部。“每日一善”爱心团队在走访家庭、学校的基础上,征求被救助对象所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意见,是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否则不予救助。有一次,一位姓曹的女士提供石佛乡5个特困家庭的信息,沈福军及时找到梅杖子村党支部金书记,向他了解情况,并一起走访了这5个家庭,情况核实后,团队及时给予了救助。

善如芝兰,行若春风。“每日一善”爱心团队扶贫助学的事迹,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榜样,正转化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将谱写更加文明富遮的新篇章。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