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阜新 -> 市县信息
  市县信息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石场村:脱贫办法多
发布人: 阜新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3日 来源:阜新市扶贫办

位于我市西北部的阜蒙县七家子镇石场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全村虽有耕地6500 亩,人均3 亩多地,可河套两边除了房屋,就是坡地,只能种玉米和少量花生。再加上十年九旱,农民靠大田收入有限,日子过得紧巴,400 户人家1500 口人中有101 209人陷入贫困。

自我市实施“ 集团帮村”工程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阜蒙县委组织部、市残联等7 家“集团帮村”成员单位的帮扶下,石场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民增收项目持续增加,收入不断增长,日子越来越红火。到2016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 115 口人按标准实现脱贫。今年,石场村剩下的47户贫困户将按计划脱贫。

今年我市遭遇春夏连旱,地里庄稼打蔫,农民心里没底。如何确保今年47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并让已经脱贫的农户不返贫?七家子镇党委、镇政府和石场村“两委”成员深入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积极想办法,弥补种植业损失,同时,寻找短快增收项目。先是以肉驴养殖为依托,动员帮助脱贫农户发展牧草种植,在市县畜牧兽医局的强力支持下,有41户脱贫户种上了户均3 亩地的紫花苜蓿,预计亩产能达到500 斤,增加了收入。同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发放了鸭雏。而后,面对严重旱情,镇村不等不靠,筹措资金寻找项目,定下了动员贫困户养家禽保收入计划。他们给贫困户补助500 元,统一从黑山县买回“九斤黄”溜达鸡鸡雏,按照每户100 只标准,发放到这47个农户手中。正是这批“九斤黄”,让贫困户增收成为了现实。

走进贫困户石翠杰家中,女主人正在腾缸准备腌菜。在后院,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婆婆挪动着身板给“九斤黄”喂食。由于连续4年干旱,大田的收入“将供嘴儿”。老太太看病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眼瞅着大田庄稼没指望,丈夫把家里的活计都扔给了妻子,自己去河南打工了。“6月份村里给的100 只鸡雏,现在还剩下95只,都长大了,平均有6斤重。天冷了,价格也涨了,能出一笔钱。”石翠杰笑容满面。

贫困户周桂香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由于干旱,家里的几亩地苗出得不齐。正愁眉苦脸时,周桂香在村委会领了100 只“ 九斤黄”,并精心饲养。8月中旬,她家的鸡被村里一户人家相中,按“亲情价”五块五一斤,40 只“九斤黄”卖了1000 多块钱。“剩下的上冬卖,留几只过年待客用。”此外,石场村在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联系到大连市服装厂大衣缝制的零活干。邀请技师到村里讲解羊绒大衣加工缝制技术,石场村和邻近的毛岭沟村有150名妇女参加了培训。按照大中小件的缝制要求,每件有4090元不等的收入。

镇扶贫办主任金小山对记者说:“石场村在我市实施‘集团帮村’工程以来,成员单位各显神通,各尽其能,积极协助镇村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帮扶工作,使石场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肉驴养殖发展快速,农民收入增加。同时,积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想办法,找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今年,七家子镇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实施‘ 一村一品、一户一业’脱贫战略。面对旱灾,采取了向脱贫户和预脱贫户发放鸡雏鸭雏,发展家禽养殖、牧草种植等多项举措,确保农民和贫困户旱年种植业减产不减收,保证了全村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共同奔小康。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