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于全市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的报告
发布人: 刘洋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3日 来源:大连市扶贫办

关于全市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的报告

大农发〔2017〕68号

市委:

现将全市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扶贫对象确定

2013年我市农村扶贫开发步入新的一轮工作周期,在国家和省扶贫标准相继调整后(国家标准为2300元、省标准为3300元),我市以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为标准,考虑区市平衡因素,市委、市政府重新确定了128个低收入村作为新一轮扶贫对象(《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市低收入村和定点帮扶单位名单的通知》大政办发〔2014〕82号)。

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2800元为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按照2010年不变价为2300元)。我省被国家划为高寒地区,扶贫标准上浮10%,因此,我省国家扶贫标准为3080元。当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76元(2014年后统计口径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低保标准为4560元,已远高于省扶贫标准(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60元,北三区市农村低保标准为4920元)。因此,2015年以来省政府没有给我市安排减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我市也没有国家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我市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是128个低收入村,主要分布在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和庄河市共计37个乡镇,其中普兰店区43个村、瓦房店市30个村、庄河市55个村。

(二)自然现况

按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标准线,现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共有自然屯1781个,12.1万户,40.2万人,劳动力21.1万个。耕地面积87.6万亩,林果面积21.1万亩,山林面积146万亩。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990元。经摸底调查,12.1万户中有困难户1.03万户。其中低保边缘户4610户、大病困难户2773户、因学困难户678户、其它困难户2227户;D级危房困难户2224户;未实现饮水安全有4.22万户;饮水困难户2.49万户。

(三)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2016年,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扶贫开发重新作出部署,确定到2020年,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1.4万元(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水平),确保全市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实现低保兜底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乡、村分别成立和调整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为肖盛峰市长,市委副书记和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共有35个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委,原农委主任周州兼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由扶贫开发处负责,编制5人。一区两市成立了由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直接参与的领导小组,分别与所属乡镇街道签订了精准扶贫责任状,层层推进、层层落实扶贫攻坚任务。市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组织,结合职能分工,大力推进扶贫帮村政策措施落实。“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进、工作队驻村指导、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对全市农村扶贫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在2016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打赢我市农村扶贫攻坚战的号令。3月19日,肖盛峰市长主持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现场会,对全市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树立“三个意识”、做到“六个准确把握”、实现“五个转变”的要求;作出了实施“七个一”、建立“三个工作机制”的工作部署,明确了到2020年我市农村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一)全面落实“七个一”

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台账,一区两市完成了“一村一帐、一乡一档、一县一册”建档立卡工作。二是选派驻村工作队,一区两市为其低收入村全部选派了驻村工作队。三是根据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发展和基础条件等实际,全市低收入村全部制定了脱贫实施方案。四是一区两市制定了低收入村脱贫时间表,计划2018年脱贫26个,2019年脱贫35个,2020年脱贫67个。五是为每个低收入村派1个市级帮扶单位的同时。一区两市又为各自低收入村加派1个县级帮扶单位。六是建立起扶贫攻坚激励考核机制。制定了扶贫成效考核办法和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七是制出低收入村脱贫摘帽标准。

(二)完善政策措施

为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采取切实措施,打赢我市扶贫攻坚战,先后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意见》(大委发〔2016〕12号)、《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大委办发〔2016〕21号)、《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扶贫攻坚成效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大委办发〔2016〕23号)、《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低收入村脱贫退出办法的通知》(大委办发〔2017〕1号)、《关于印发大连市农村定点帮扶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大扶贫发〔2016〕2号)、《关于加强农村扶贫攻坚宣传工作的通知》(大扶贫办发〔2016〕3号)等文件,建立起了我市扶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

(三)“三位一体”联动扶贫攻坚

按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休”工作机制的要求,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专项扶贫,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加大扶贫攻坚支持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定点帮扶,合力推进扶贫攻坚。

在产业扶贫方面。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大连市农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产业引领,优化结构,内生增长,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低收入村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林木、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和电子商务等“八大扶贫产业”。一区两市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二是推进产业项目实施。根据资源禀赋,本着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来发展主导产业。2016年规划产业扶贫项目193个,重点实施54个。发展蔬菜、林果、设施农业净面积分别达到4.8万亩、17.2万亩、1.4万亩。扩大生产和优化升级项目33个。

在行业扶贫方面。一是明确行业扶贫责任,制定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对12项重要措施、17类43项具体工作作出明确分工,主要责任落实到26个行业扶贫牵头单位。二是加强行业扶贫统筹协调,为加强沟通、协调和指导,市农委组织9个处室与行业扶贫牵头单位建立起联系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统筹协调工作的通知》,对行业扶贫协调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三是行业扶贫工作积极推进,各行业扶贫牵头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部署,将扶贫攻坚纳入行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行业扶贫。市民政局开展困难群体排查工作,确保困难群体政策兜底。市卫计委制定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交通局屯通油路工程以低收入村为重点等,行业扶贫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社会扶贫方面。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定点帮扶大会,对全市低收入村定点帮扶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六个帮”“十个落实”的工作要求。主要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低收入村的帮扶力量。对帮扶力量比较薄弱的村加派帮扶单位。二是市委统战部、工商联和扶贫办共同开展“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动员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帮扶低收入村发展。三是指导帮扶单位以帮助低收入村发展产业,改判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的“造血”式扶贫。四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考核,推进和促进定点帮扶工作。

三、工作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共同努力,以及低收入村干部群体的共同奋斗,我市扶贫攻坚初见成效。

(一)产业扶贫特点逐渐形成

全市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促进低收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实施。2016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重点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54个。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结合区域条件和农民的发展意愿,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指导,引领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产业扶贫区域特点逐步形成。普兰店区出台了《关于在低收入村扶持发展大榛子等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北部山区发展大榛子5万亩,积极构建设施农业、水果、干杂果、花生、蔬菜等五大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庄河市出台了《金融扶贫实施方案》,重点扶持食用菌、设施农业、小浆果、光伏等产业项目。瓦房店市以精品水果、优质蔬菜和设施农业为重点。

(二)行业扶贫己见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市直各部门积极行动,主动发力,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向低收入村重点倾斜。兜底扶贫方面,市民政局积极落实低保提标政策,一区两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增长7.9%,高于城市低保提标增幅3个百分点。2016年,128个低收入村低保五保人口13053人,占128个村总人口的3.2%(高于全市占比0.8个百分点),占农村低保五保总人口的21.3%,累计发放保障资金3877.3万元,占农村保障资金总额的14.6%。市残联贯彻落实各项残疾人救助保障政策,累计投入救助保障资金2159.9万元,128个低收入村受益残疾人达到1.8万人次。农村低保与扶贫攻坚有效对接方案,即将出台。教育扶贫方面,市教育局大力推行普通高中助学金、大学生助学贷款和市政府“寒窗基金”等政策,着力减轻农村困难家庭教育负担。2016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受益家庭1389户。市人社局积极落实特殊困难家庭子女技工教育免学费政策,2015—2016学年,全市各类技工院校招收特殊困难家庭子女1848人,发放助学金369.5万元、减免学费522.18万元。健康扶贫方面,市卫生计生委以提升低收入地区医疗救助水平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医疗减免政策和义诊医疗服务,惠及困难群众4.9万余人次,累计减免医疗费用251万多元;着力改善低收入村医疗救助条件,新建、改造标准化卫生室101个。科技扶贫方面,市人社局组织5所技工技师学院,针对128个低收入村开展技能培训扶贫,举办免费培训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图书千余份。市农委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覆盖128个低收入村,累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增强了困难群体就业能力。金融扶贫方面,市保监局开展“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各类保险机构不断扩大涉农、大病和民生等保险覆盖范围,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17种,低收入村农户覆盖率达到60%。市农行加快延伸金融服务网络,在128个低收入村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65个,实现便民金融服务全覆盖,2016年交易量达到13.7万笔、金额7031.3万元。旅游扶贫方面,市旅游局实施旅游富民行动,扶持低收入村乡村旅游项目6个,引进“途家网”投资低收入地区农家乐、农家旅馆,推进仙人湖汽车旅馆项目洽谈落地。电商扶贫方面,市服务业委加快村级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低收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覆盖率达到40%、村屯快递配送覆盖率达到65%。市农委大力加强益农信息服务,会同市农商行和辽宁新益农科技有限公司在低收入地区建成益农信息社81家,覆盖低收入村74个,占低收入村总数的57.8%,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便民缴费、自助金融、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各类信息服务。

(三)社会扶贫效果明显

市县两级扶贫部门本着“扩大范围、增强力量、发挥优势、科学搭配”的原则,各为128个低收入村每村安排了1个单位,全市帮扶单位总数达到230个。各帮扶单位分别成立领导组织,深入低收入村与干部群众一起摸底数、找穷根、谋良策、定方案,做到了帮扶责任、帮扶计划、帮扶措施“三落实”,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市场开拓扶贫等“造血式”帮扶,推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低收入村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较好地激发了低收入地区“造血”功能。2016年,市级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00余万元,落实扶贫项目121个,修缮农村道路194.8公里、新建农业基础设施54处、架设桥涵42座、治理河道24.2公里、解决就业1800余人、医疗救助800余人、资助困难学生234人、改造危房58户、走访慰问困难户1498户。132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已有66家企业与帮扶村达成了帮扶意向。市金融局牵头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志愿者行动”,已有16家金融机构与低收入村结成帮扶对子。

(四)驻村帮扶作用显现

一区两市按照《关于选派驻村工作队,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以驻村工作队基本职责和注意的问题为重点内容,开展了专题培训,促进了驻村帮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全市128支驻村工作队伍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精准识别、方案制定、工作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协调扶贫项目92个,走访困难群体6.1万户、21.3万人。

(五)乡村面貌逐步改善

市直各部门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1亿多元(其中市财政扶贫专项4050万元),大力推进低收入地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区域发展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新建水利项目24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亩,解决了2226户农户安全饮水问题。24个低收入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新建通屯油路134条、235.7公里,解决了270多个自然屯运输通行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在56个“六化”空白村实施硬化亮化工程。支持低收入地区林业生态项目118项,惠及低收入村113个。落实低收入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98个,占低收入村总数的76.6%。

(六)农民收入明显提升

通过扶贫攻坚,40多万低收入村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享受到了扶贫效益和成果,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6年,我市128个低收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9990元,增长11.8%(普兰店区9528元、增长12.6%,瓦房店市10077元、增长12%,庄河市10345元、增长10.5%),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4.3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收入超过万元的有53个村,占总数的41.4%(普兰店区6个、瓦房店市15个、庄河市32个);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幅的有60个村,占总数的46.9%(普兰店区32个、瓦房店市8个、庄河市20个)。

(七)舆论宣传氛围形成

市扶贫办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扶贫攻坚宣传工作的通知》和《2016年农村扶贫攻坚系列宣传工作方案》,会同市政府新闻处统筹协调市县两级扶贫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我市扶贫动态、工作成效、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扩大了农村扶贫攻坚的社会影响,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年各类新闻媒体完成农村扶贫攻坚宣传报道1145篇,其中:电视台115篇(大连台22篇、地方台93篇)、报纸163篇(农民日报1篇、大连日报26篇、大连晚报10篇、半岛晨报6篇、新商报10篇、地方报刊110篇)、简报127期、网络信息740条。

(八)低收入村农业经营方式有了新的探索

为探索低收入村新的经营方式,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市扶组织县、乡、村扶贫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赴四川、贵州等地考察学习农业共营制和“三变”。我委集中人力组织指导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村实施农业共营制改革试点。采取农民土地入股,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土地经营托管,配套社会综合服务,建立起农业共营制。在各方支持下,目前,五间房村土地股份粮经专业合作社已经注册成立,共吸纳入股土地1501亩,入社农户153户,聘请农业职业经营人1名,配套合作农业综合服务组织1个。2017年正式运营。

四、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认识有待提高

个别干部对我市扶贫攻坚还缺乏足够认识,认为我市没有国家标准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攻坚任务不重,因此,工作上抓的不紧、抓的不实、抓的不利。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工作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一区两市的扶贫攻坚具体工作落在农发局扶贫科,人员少,力量不足,难以应对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综合、协调、指导等工作。部分驻村工作队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帮扶作用不大,还没有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上。个别扶贫干部的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等、靠、要”和“怕贪事儿、少干事儿”的思想意识,不敢担当,遇事推诿,工作拖拉。个别行业部门扶贫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三)政府和社会投入有待增加

虽然2017年市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但对于128个低收入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需求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还需要加大扶持资金投入。目前,金融资本以及社会资金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财政投入、金融投入、社会投入“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健全。

(四)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由于我市低收入村大部分地处一区两市的北部山区及水源地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原属于老残果园地块以及山地已被划为基本粮田,而受基本粮田保护限制,要想调结构,发展适合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如水果、干杂果类扶持政策难以落实。

五、2017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7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社会合力,强化任务落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完成2017年扶贫攻坚任务。

预期目标是:低收入地区增收致富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扶贫攻坚认识

组织扶贫战线干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力度,将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部署深入到各部门、各阶层,深入到干部群众中间,切实增强打赢我市农村扶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扶贫攻坚投入

加强扶贫攻坚的领导,落实扶贫攻坚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真正树立起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强化扶贫攻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扶贫攻坚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加强驻村工作的指导,为驻村工作队员全力驻村帮扶创造良好条件,使驻村工作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扶贫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吸引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及民营资本投入到农村扶贫开发中来,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

(三)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大力拓展强村富民门路

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和帮助低收入村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不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128个低收入村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启动,并建立月报进度制度。加快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大力推进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村农业共营制试点工程,辐射带动低收入村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加快筹建动态监测系统,借助市统计局数据采集平台和专业优势,建立一套覆盖全市128个低收入村的信息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准确掌握全市农村扶贫攻坚特别是产业扶贫动态和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四)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切实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以政策制度衔接为重点,加强各级扶贫、民政、人社、教育、卫生计生、残联、财政、统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大力提升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保必保。继续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落实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分类救助、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等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低收入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动力。积极探索金融扶贫,鼓励和引导政策性、商业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实施扶贫特惠政策,加大农村扶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建立扶贫帮村长效机制

落实肖盛峰市长提出的“六个帮助”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定点帮扶工作制度,充实调整低收入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指导和帮助低收入村与帮扶单位建立稳定共赢的良好帮扶关系,引导帮扶单位创新帮扶方式、丰富帮扶内容,大力提倡产业扶持、劳务输出、订单生产、科技支撑、技能培训和市场开拓等“造血”式帮扶。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行动”,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扶贫攻坚。

(六)继续加强扶贫宣传,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围绕农村扶贫攻坚中心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造势力度,不断扩大农村扶贫攻坚的社会影响。建立农村扶贫攻坚和定点帮扶工作定期上报制度,及时掌握和挖掘扶贫帮村工作典型。充分利用媒体来大力宣传农村扶贫攻坚有关政策、经验、做法和成效等,营造全社会扶贫攻坚良好氛围。

                                                                 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7年2月27日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